11/03/2013
食品安全,我思
經過了一連串的食品安全問題後,我思
現在的政府相關部門,對於食品的安全的認証是否還要像現在一樣由政府與業者共同來把關?因為這又成為了球員兼裁判的情形,又如何能讓消費者相信?如今的問題的前因就是因為業者自已就在審查部門中,所以自家的商品就可以用少少的錢就可以取得了"認証"。
其實消費者自已要做到查証的部份,實在講,沒有辦法。因為要查的基本知識都不知道。如何去做?只有靠專業的查核部門或是實驗室才能有辦法。而且自已去送驗?那更是一筆大的金額。如何去做?我不知道。
其實這次爆出的食安問題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要工廠做出令人安心的食品,請問各位消費者願意付出多少錢?因為天然的產品,就會變成付出的相對金額要更高,天然的產品其產量會受天候及人為因素而造成多與少的不同產量並進一步的影響價格。那到底我們願意付出的金額會多少?
一瓶葵花仔油要多少錢?混合油要多少錢?這其中的價差會造成我們的支出多出多少錢?大家是否可以接受,當一瓶油從百來元提昇到數百元時,我們可以接受?還是我們不能接受?
政府對於食品的規定是否要再全面重新檢討,訂定出詳細的規範,例如果汁,由濃縮汁調回一般的果汁時其水、糖及添加物的比例要多少?天然果汁與果汁風味的比例要以多少百分比為界限?這些都要一個一個的訂定出來。讓工廠、消費者可以有共同的認知。要讓人造與天然的有所區別,才能夠有所參考。
而食品的安全檢查多久要復查一次,檢查的結果何時、由何人公布,這都要經得起大家的考驗。不是嗎?
衛福部何時可以訂定出來規範?我們都在等哦
訂閱:
文章 (Atom)